:::
鍵盤操作說明

規定與說明

請以左、右方向鍵切換「課綱規範、校內規範、自主學習的定義、知識型自主學習注意事項」之頁籤
1-4-1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自主學習部分)(無)
1-4-2自主學習實施規範(1101013)

來源為唐俊華教授的threads   2025.08.23

【自主學習的重點是學習,不要被某些框架限制哦!】

 

有高中生問:

 

「我的自主學習主題是繪畫(或是手工藝、練習平面設計、學習剪輯影片……),純粹為了興趣,與升學目標無關,可以嗎?」 「我的升學目標是理工領域學系,自主學習主題是了解法律知識,可以嗎?」

 

我的建議:

 

當然可以!學生有這些問題,可能因為不太了解目前申請入學審查資料制度,這裡略作說明。

  1. 繳交給學系審查的自主學習成果沒有限定在特定年級完成,也沒有要求必須是校內完成的成果可以在高一或高二或高三學測後自主學習;可以在家、在校外自主學習;可以在平日週末或寒暑假自主學習。而且,繳交給學系審查的自主學習成果可以不只一件;所以,其中一件可以是純粹為了興趣而作的自主學習,另一件則與申請學系有關。
  2. 以第一個例子來說,學生可在校內自主學習時間學習繪畫(或是手工藝、練習平面設計、學習剪輯影片……),如果高二或高三有更明確的升學目標,可在家中自主學習相關領域知識。
  3. 以第二個例子來說,學生可在校內自主學習時間學習法律知識,另外在家自主學習升學目標相關領域知識。

 

學生可能進一步問:

 

「如果在家也可以自主學習,為什麼高中要安排自主學習時間?」

 

我的看法是:

 

  1. 許多高中會教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如何規劃進度、如何撰寫成果報告,學生可以在校內練習自主學習,因此高中校內的自主學習時間還是有必要。
  2. 然而,高中校內自主學習有個潛在問題:一週只有一或二節自主學習(也有高中安排三節),學習時間不連貫,未必適合所有學生。有些學生偏好一鼓作氣,集中在一週或一個月內好好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就比較適合在寒暑假自主學習。這時未必要作每週計畫表,可以作每日計畫表、每三天計畫表,也可以很隨興地自主學習。
  3. 另一個潛在問題是:學校可能先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概念,教導如何自主學習、如何規劃進度,再由學生寫自主學習計畫表,接著執行計畫、撰寫成果報告……。這些安排是有意義的,但是學生可能突然對於某事物產生高度學習動機,以上安排可能讓學生無法立刻開始學習,漸漸地學習動機就變淡了。
  4. 在家自主學習可以補第3項的不足。如果學生突然對某事物產生高度學習動機,未必要等到校內自主學習時間再學習,可以在段考後的空閒時間、在例假日、在寒暑假於家中或校外場地自主學習。

 

來源為唐俊華教授的threads    2025.07.21

 

有高中生問:

「撰寫自主學習成果,可以留意哪些事項?」

 

  1. 如果你的自主學習內容是「知識型自主學習」,例如:觀看知識類、科普類線上課程或閱讀這類書籍,自主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或技術……,可參考以下建議。
  2. 【提醒】本文從審查資料的角度提供建議。如果學生純粹為了興趣學習知識,不打算在高三下學期將成果繳交給大學審查,用自己的方式呈現自主學習成果即可。

 

一、知識型自主學習成果的常見呈現方式

 

許多學生在自主學習成果報告用大篇幅文字說明學到哪些知識,一份成果可能有80%~90%的頁面呈現知識內容。

 

例來說,自主學習股票投資知識,學生可能在成果報告呈現以下內容: 「個股一般以每『股』為單位來呈現股價。最常見的交易單位為『張』,一張股票為1,000股。」 將學到的知識寫進報告中,確實是呈現報告的其中一種方式(但是未必要這樣呈現)。

 

以此例來說,如果學生原本對於股票投資很陌生,自主學習股票實務知識,藉由整理筆記加深印象,並無不可。同樣的概念也可能出現在開放式課程或自然科普、心理、商業財經、程式設計……的自主學習成果。

 

 

二、知識型自主學習成果的改善方法

 

然而,如果這份自主學習報告大篇幅呈現知識內容,而且用作申請大學的審查資料,雖然可作為學生對於特定知識有興趣的佐證,仍有待改善之處。

 

用前面的例子來看:

  1. 如果將學到的知識全部寫在成果報告中,可能顯得冗長。
  2. 如果申請的學系是財經領域,大學教授已熟悉這些知識,可能更想知道學生為什麼想學習股票投資、這些知識是否改變學生的某些想法或者讓學生有更多的想法。
  3.  如果申請的學系不是財經商管領域,審閱這篇報告的大學教授未必了解這些知識,可能更想知道這份報告展現學生哪些能力與想法。 因此,知識內容很重要,「學生自己的想法」同樣重要。學生可以在報告加入以下元素呈現自己的想法:

 

(一) 在報告一開始呈現「動機」

 

 

動機不一定要冠冕堂皇。以自主學習股票知識為例,「因為家人常看股票新聞所以想了解股票知識」也是一種動機。只要是出自學生想法的動機,都很棒!

 

更多的例子如下:

「在生物課學到細胞的構造與功能,想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

「因為家人最近領養貓咪,所以想了解如何飼養貓咪與貓咪習性」、

「因為自己喜歡喝蜂蜜,所以想了解蜜蜂生長過程與蜂蜜食譜」、

「因為家庭有遺傳病史,所以想了解這個疾病以便提前預防」。

「同學找我一起學習這個知識,我覺得很有興趣」也是不錯的動機,雖然一開始不是出於自己的想法,但是學生接到邀請後認為這是有趣的主題並且願意參與學習,也很好。

另一個例子是:學生「出於好奇心」,自主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這樣也不錯;許多學習動機來自純粹的好奇心。

 

 

(二) 適度加入「實作」或「生活經驗」,有助於啟發更多想法

 

 

舉例來說,與二到三位學生共學股票知識,小組成員進行組內競賽,不需用真正的錢投入股市,而是用紙筆記錄想買賣哪些股票並計算損益,到了期末看看哪位組員帳面獲利最多或虧損最多,彼此分享心得,例如:為什麼買進或賣出或繼續持有某些股票?依據哪些資訊作買賣決策?重點不是損益數字,而是過程中對於投資的想法變化,從自己與他人的經歷學到什麼。 校內外的實作或生活經驗皆可考慮。

 

例如:

  1.  將學到的貓咪飼養知識應用在家中的貓。
  2. 自主學習心理學,發現學到的知識可以應用在自己的生活或觀察到的現象,可以舉例說明。
  3. 自主學習外語,恰好學校有國外姐妹校來訪,主動參加交流活動,在成果報告分享活動經驗。 如果不方便實作也沒有對應的生活經驗,不需勉強。例如:學習貓咪飼養知識但是家中沒有貓,無法立刻應用知識;或者,只想了解蜜蜂生長過程,未必要到養蜂場;或者,出於好奇心想閱讀某一本書、觀看某一門線上課程,不一定要結合生活經驗。這時就回到第(一)項,清楚說明自己的學習動機,並且留意以下第(三)項的建議,也可完成具有自己想法的自主學習報告。

 

 

 

(三) 說明「對於某些知識的看法」或「學習過程的轉折點」

 

 

知識型自主學習成果的反思可以說明學生對於這些知識有什麼個人看法,例如:對於學到的哪一項(或哪些)知識特別有興趣?具體寫出這一項(或這些)知識並且說明為什麼有興趣。

 

原因不需要很深奧或新潮,「這個知識解決了我長久以來的什麼問題」、「這個知識讓我體認到……」、「這個知識有助於我……」都是很好的原因。

 

此外,自主學習遇到困難,有時未必能在當下找到解決方法,未必表示學生不適合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舉例來說,我曾遇過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拿技術型高中(高職)的會計學教科書自主學習,第一章就遇到問題,無法在校內找到會計學老師請益,因此影響自主學習進度。這不表示學生不適合讀財經商管領域,只是缺乏配套資源協助學生。學生可以轉而閱讀其他的財經商管科普類的書籍,並在報告中說明這樣的轉折,這也是展現自己學習過程的方式。

 

三、其他提醒

 

 

  1.  為了保留申請學系的彈性,不建議在自主學習報告直接提到申請學系目標,例如:「因為要申請資訊工程系,所以撰寫這份報告」。日後志願、興趣可能會變,高三學測成績也會影響申請學系,如果學生高三轉往申請電機系、數學系、財經領域學系(有些財經領域學系有程式設計必修課),說不定會繳交這份報告給學系審查,這時「因為要申請資訊工程系,所以撰寫這份報告」這句話就會令學生與審查者雙方感到有些不自在。
  2. 如果想強化學生個人與申請學系的連結(例如:申請動機、資料呈現哪些與該系有關的知識能力),可在高三下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於繳交給各系的「學習歷程自述」、「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說明。
  3. 高中生不需為了申請目標學系,刻意超前學習大學才會學到的知識。自主學習內容廣泛,可以進行文學或歌曲創作、美術設計、影片拍攝、籌辦活動、執行行動方案……。
  4. 知識型自主學習重質不重量,不用拼影片時數或書本厚度,成果報告不需衝高頁數。我曾遇過學生自主學習一本很厚的書,但是這位學生無法順利說明對於哪些內容最有印象。
  5. 本文僅代表個人看法,歡迎學生參考其他專家的建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呈現方式。